 |
姓 名 |
张永林 |
性 别 |
男 |
出生年月 |
1962年11月 |
最终学历 |
硕士研究生 |
学 位 |
硕士 |
职 称 |
教授 |
职 务 |
院长 |
联系电话 |
02783922325 |
传 真 |
02783950221 |
所在院系 |
机械工程学院 |
E-Mail |
ylz22@whpu.edu.cn |
通信地址 |
武汉市汉口常青花园中环西路特1号(430023) |
研究方向 |
农产品加工机械设计及理论 |
教学情况
一、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
课程名称 |
课程类别 |
周学时 |
届数 |
学生总人数 |
食品机械 |
专业课 |
6 |
5 |
506 |
机械振动学 |
专业基础课 |
3 |
5 |
414 |
二、承担的实践性教学
实践性教学 |
学生总人数 |
食品机械课程实验 |
506 |
机械振动学课程实验 |
414 |
毕业设计/毕业论文 |
42 |
三、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
课题名称 |
来源 |
年限 |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 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|
武汉工业学院校立项目 |
2005~2007 |
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 研究与实践 |
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|
2006~2008 |
机械工程学科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|
武汉工业学院校立项目 |
2004~2006 |
机械工程试验与训练示范中心建设 |
武汉工业学院校立质量工程项目 |
2007~2009 |
四、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
题目 |
刊物名称 |
时间 |
夯实基础突出特色面向应用 |
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|
2004.1 |
基于内涵发展主导的机械振动学双语教学 |
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|
2005.1 |
略论一种改进的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方法 |
长江大学学报(社科版) |
2005.11 |
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|
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|
2007.12 |
论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|
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|
2006.8 |
五、获得的教学表彰/奖励
奖项名称 |
授予单位 |
署名次序 |
时间 |
一类课堂 |
武汉工业学院 |
1 |
2005 |
“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与实践” 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|
武汉工业学院 |
1 |
2008 |
“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协同教学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”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|
武汉工业学院 |
2 |
2008 |
学术研究
一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
题目 |
刊物名称 |
署名次序 |
时间 |
The Research & Design of Time Domain Simul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Road Stochastic Irregularity |
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|
1 |
2005 |
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ochastic Road Process Using White Noise Filtration |
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|
1 |
2006 |
智能着水与压力控制的精米抛光机设计 |
农业工程学报 |
1 |
2006 |
立式精碾米机机组的设计 |
农业机械学报 |
1 |
2006 |
谷物干燥实时在线智能水分测量系统 |
农业工程学报 |
1 |
2007 |
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系统建模研究 |
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|
1 |
2006 |
型砂水分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|
铸造技术 |
1 |
2006 |
新型低压高效精米机组研发 |
农业工程学报 |
1 |
2007 |
三维随机路面时序建模研究 |
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|
1 |
2007 |
多联辊刀式莲子剥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|
农业工程学报 |
1 |
2008 |
二、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/奖励
奖项名称 |
等级 |
授予单位 |
署名次序 |
时间 |
LM-MLP立式精米机组 |
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|
武汉市人民政府 |
1 |
2005 |
100吨/日精碾精抛工艺及成套碾米生产线 |
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|
武汉市人民政府 |
1 |
2008 |
低压高效精米机组 |
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|
武汉市人民政府 |
1 |
2006 |
三、专利
专利名称 |
专利号 |
署名次序 |
时间 |
多头辊切式莲子剥壳机 |
ZL200702287497.0 |
1 |
2008.10 |
精米抛光机 |
ZL200820066280.6 |
1 |
2009.1 |